宝宝烧伤怎么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体分区中三种热图的判断方法的选择
TUhjnbcbe - 2022/11/16 21:44:00

1.三种热图判读方法的选择

目前对于人体的分区中西医皆没有统一的标准,西医有局部解剖、系统解剖,中医有三焦分区、皮部法等,对于红外热图标准化研究也还在探索中,以往对于热图的研究都是自拟方法,如“象限法”、“区域对称法”或者单独点测温或自拟小面积测温等,在如何划分区域方面没有同一的标准。本研究采用三焦分区法、解剖分区法和经络角度定位法对红外热图进行研究分析,为红外热图的人体定位方法作一些尝试。

1.1解剖区域的选择与划分

现代医学中解剖法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最直观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西医重要的基础学科分类。解剖中关于体表皮肤划分并没有统一,例如为了准确描述身体定位,解剖中常用人体上一些自然标志物和人工划定的垂直线来表示和记载,如胸骨角、肩胛下角、腋前线、锁骨中线等。体格检查时用到的腹部体表九分法、腹部体表四分法。用于估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手掌法等都是体表划分的方法,但这些划分方法不能适合于红外热图的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优点,但缺乏精确的解剖定位能力。现代对于藏象的研究又常常采用对号入座方法,套用西医解剖器官以释说中医脏腑的误区,例如在20世纪70、80年代,关于三焦形态实质之争,各学者各执其说,有人认为三焦为胰腺、为乳糜池、组织间隙、胸腹腔等,有人认为三焦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排泄诸器官的功能。而也有有学者认为研究藏象可以“不重视解剖”。虽藏象学说详于脏腑功能的论述,而略于脏腑形态的研究,但单纯追求西医的形态学或专注于功能学都不能揭示藏象的实质,只有走出这个误区,才能阐发中医学术真谛,发扬光大中医学术。故本研究以现代解剖学为基础,结合中医脏腑功能区域定位划分将躯干部位划分为16个小的观察区域,每个区域既能与现代解剖脏器相呼应,又能与中医脏腑功能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1.2三焦区域的选择与划分

部位三焦将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是中医划分人体的方法之一。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关于三焦的划分,历年来不同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对于“焦”字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明代著名中医学家孙一奎认为三焦之“焦”谓之“燋”,《说文解字》对“燋”解释为“所以然持火也”,此“燋”字从火,能腐熟水谷,为无形之气。有人认为“焦”作膲,意思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也有人认为“焦”作“樵”字,樵,槌也,节也,即指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据此提出了“部位三焦”、“脏腑三焦”、“辩证三焦”,脏腑三焦,有名有形;部位三焦,有名无形;辩证三焦,特指温病三个不同病理阶段,其程度由浅入深。《*帝内经》首次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原文大致指出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范围较小,概念模糊;《难经》认为三焦为“有名无形”。《东医宝鉴》认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现今除肝的分属没有同一意见外,上、中、下三焦分属那些脏腑均较一致。《灵枢·胀论》记载“肝居胁里,当位于中焦”。

王叔和在《脉经》提出: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病变范围,此时肝属于下焦是指一种辩证概念,所以就部位而言我们将肝脏划为于中焦。

已有红外热图相关研究中,多采用单点测温或自主划分区域进行研究,但对于揭示疾病发展过程及变化趋势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将躯干按照上中下三焦划分为小的观察区域,所划分的区域涵盖了整个肝脏及肝内重要血管在体表投影的相应位置,以及与脏器相关的经络穴位。这样能够结合脏腑相关性及亚健康、肝硬化病因病机变化,揭示肝气郁滞证红外热图特征的形成机制。

1.3经络的选择

经络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功能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十二经脉在人体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他们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体表的头面、躯干、四肢,如手三阳经分布于上肢外侧,足三阳经分布于下肢外侧,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经络有分经主治规律及分布主治规律,这对于疾病的的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经络也可以作为人体划分的依据。但“经脉者,常不可见”,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又以十二皮部反映于体表。十二皮部有其自身的分布范围,故可以作为人体划分的依据,且十二皮部较经络更为全面。内在脏腑或经络出现病变,往往会在体表十二皮部出现各种表现:触诊皮肤有温、凉、润滑、厚薄、粗细、软硬、血肿等改变;问诊患者感知的皮部皮肤感觉,有酸、麻、胀、痛、木、温、凉等感觉改变;通过观察皮肤的五色变化,这些都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的依据。

前期有研究利用红外热图对慢性乙肝患者足部经穴进行检测,在某些穴位点上出现显著差异。本研究选择主要分布于躯干部位的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研究其在肝气郁结状态下的经穴特异性。

结论

(1)肝气郁结证人群特征性温带定位在中焦区域,具体解剖分区在左胁、右胁、胃脘、左侧胁、右侧胁。经络定位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试验组间温带位置存在定位差异。

(2)肝气郁结证人群亚健康组热图以热性分布为主,疾病组以寒热并列为主,呈现上热下寒的分布形式。表明肝气郁结证试验组间存在温带属性差异。

(3)肝气郁结证人群红外热图定位和温带属性指标符合率,亚健康组符合率达42%,疾病组符合率达59%。可为判读中医证型的变化提供可视化依据。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体分区中三种热图的判断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