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一句养儿俗语:“一岁两岁是心肝,三岁四岁有点烦,五岁六岁老捣蛋,七岁八岁狗都嫌。”很多妈妈肯定感同身受吧!
要知道1~8岁是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欲最旺盛的时候。孩子爱跑爱闹就算了,还爱出汗,一天换2~3套衣服,妈妈洗衣服都洗到手都疼了。
有些人就会说啦,既然洗衣服那么麻烦,那就少换点,反正都是要脏的。可是夏天已经到了,孩子出汗多了,不换容易感冒不说,还容易长痱子呀,这才是妈妈不得不麻烦的原因呢。
那痱子到底是什么呢?一般妈妈会认为是天气太热出汗多,再加上孩子穿太厚捂着了,导致皮肤发炎长出了小疹子。
这种理解只对了一半。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感染了外界的湿气。
小孩子“纯阳”之体,体温常常比较高,像暖暖的小太阳,吃饭、哭闹、运动和衣服穿太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出汗。夏天又正好湿气比较重,小孩子出汗时感染了湿气于是就有了痱子。
出汗多的地方最易长痱子
长期又热又痒
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什么地方容易长痱子呢?肯定是出汗多的地方了。
1.手脚关节、脖子和大腿根。
当孩子几个月大时,长得肉肉的,很可爱。小手小脚像藕节一样,手脚关节的地方需要扒开了才能看到,脖子和大腿根更是团团的,几层肉肉堆积着。这些毛孔遮蔽不好排汗的部位,最容易长痱子了。
2.胸腹部、额头、面部和耳后。
胸部和腹部被不透气衣服捂着,容易长痱子,“头为诸阳之会”,额头、面部、耳后容易出汗,即使没有衣服遮挡,也容易长痱子。
那痱子长什么样?妈妈怎么判断是不是痱子呢?
痱子一共有四种,根据症状由轻到重依次为白痱、红痱、脓痱和深痱。
白痱:只有针尖至针头大小,长得像小水泡一样,水泡壁很薄,很容易磨破;水泡里是清亮的透明液体。水泡周围不红,不痒。症状不明显,常常被妈妈忽略。
红痱:成片又迅速地出现,长得像又圆又尖的小山丘,也只有指针大小,小山丘周围是浅浅的红色。有轻度的刺痒和烧灼感,最为常见。
脓痱:在红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小山丘顶端有着针尖大小的*白色脓包,有较强的刺痒和烧灼感。
深痱:肉红色小水泡,水泡壁较厚,不容易擦破,水泡里也是透明的液体。出汗时变大,不出汗时变小。红痱反复发作后出现,最为严重。
在白痱和红痱出现时,妈妈就要开始采取措施了,否则拖延下去变成脓痱和深痱,症状加重后孩子烦躁不安、哭闹,长期如此影响孩子睡眠,食欲也下降,不利于成长发育。
出汗是长痱子的直接原因
它和肺热脾湿都有关
出汗和痱子有什么关系呢?
《类经》中说:“汗方出则玄府开,若见湿气,必留腠理,甚者为痤,微者为疿。痤,小疔也。疿,暑疹也。”这里的“疿”指的痱子,说明了痱子和出汗时感染湿气有关。
孩子身上出汗时,皮肤的毛孔处于打开的状态,温热的汗液要从毛孔流出皮肤表面,从而带走身体多余的热气。
如果这时候喝冰水、吃冰淇淋、洗冷水澡或吹冷空调,都会让毛孔突然关闭。同时妈妈也不可因为怕孩子感冒而过多地添加衣服,贪凉和穿得太厚会导致汗水和热气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孩子体内多余的热气就会堵塞在身体里,过多堆积形成“内热”邪气。
“肺,在体为皮。”肺是与皮肤相通的。皮肤的“内热”堆积过多会伤害到孩子的肺脏,形成“肺热”。
你想啊,打开的毛孔就像一个临时的通道,外邪很容易趁虚而入。
夏天正是暑热和湿气最重的时候,“暑热”加重身体出汗的状态,会延长毛孔打开的时间,“湿气”就更容易入侵毛孔了,湿邪在皮肤表层堆积从而堵塞毛孔,于是就形成了痱子。
同时“湿易困脾”,夏天环境里的“外湿”伤害脾脏,脾失运化形成的“内湿”,内外湿邪堆积在皮肤表层,也是痱子形成的关键原因。所以《外科大成·疿》认为,痱子与“肺热脾湿”有关。
土茯苓外用
清热解暑、除湿止痒
如果孩子已经长痱子了,妈妈可以试着用土茯苓汁涂擦或洗澡。若没有明显的皮肤外伤,各年龄阶段的小孩都适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肝、胃、脾经;有清暑解*,除湿止痒,通利关节的功效。
因为痱子是肺热脾湿,湿热*邪郁结皮肤导致的,所以用土茯苓最为合适。
具体来说,可以去附近的中药店买一些土茯苓。
1.将30克土茯苓加水浸泡3~5小时,将水倒掉。
2.重新加干净的水,水位刚好淹没土茯苓,开火煮开,将煮好的水倒在干净的碗里。
3.再重新加水,重复煮一次。一共煮两次,两次煮好的水合成一碗。
4.待土茯苓水稍凉后,用干净毛巾蘸适量涂擦孩子长痱子的皮肤,每天3~5次。
5.剩下的土茯苓水加入温水中洗浴,每天1~2次。
这样,每日1剂土茯苓水,连续调理3~5天后,痱子就可消退了。
痱子的日常养护
其实,对于痱子来说,得当的护理本身就是治疗。
夏天要无厌于阳,适当出汗,对孩子来说是有利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出汗长痱子,就让孩子一直待在空调屋子里。那怎么护理呢?
1.妈妈可以多给孩子洗澡,夏天可每天洗2~3次,用清水洗其实就可以了。不过,如果再在洗澡水中加入几滴“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也可以起到预防痱子的作用。
2.洗完澡后,在容易长痱子的地方适当扑点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爽。爽身粉用量不要过多,否则会堆积在皮肤上,与汗液混合堵塞毛孔,也会导致出汗不畅。扑完爽身粉后,要轻轻将多余的粉末扫掉。
3.有些孩子头发很浓密,会影响皮肤散热。可以给孩子把头发剪短些,但妈妈不要为了方便就给孩子剃光头。剃头容易把头皮挂刮伤,不注意的话会引起头皮感染。
4.夏天如果太热的时候,妈妈不用整天抱着孩子背着孩子,可在凉爽处铺上席子,让孩子自己玩。孩子出汗后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掉,汗湿的衣物、枕巾、床单及时换掉。
5.饮食方面呢,妈妈可以多做一些绿豆汤、冬瓜汤、薏米水等解暑利湿饮料给孩子喝,这些可以帮助清肺热和祛脾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