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的留言:
特别纠结,这孩子是管理得严一点儿好,还是松一点儿好。看了很多的教育和成长的书,要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心灵自由的空间,有太多的束缚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发展。但松了,我和他爸心理又不踏实,有时候孩子没大没小,说一些过格的话,我也怕他在其他场合出现类似的状况,对人际关系也有影响啊。
全心理的回应:
这也许是很多家长常常思考的问题,也可能是很多家长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因为怎么管孩子,其实不只是跟家长有关,更多的是跟家长自己是怎么被管大的有关。这里有一个代际传递的问题。
在日常语境中提起“严”或“松”,是两种很模糊的状态。如果能和这位家长面对面交流,首先我们会向她了解:“您提到的严或松是指什么?”
我们想先从教育理念上谈起。有一个普遍现象是:一直以来,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我们所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比较零碎和模糊的观点。举一个例子:比如关于传统的严格管教,我们常听的有“棍棒之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器,慈母多败儿”这种口号似的理念,相应地每家有每家的理解,也给了那些暴君似的父亲、控制型的母亲一个合理的打孩子或控制孩子的理由;当代呢,那些被父母打怕了的、要求过严的人长大了,他们也成为了父母,由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阴影,崇尚“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把以儿童为中心理解成了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充分的自由,尊重孩子,和孩子做好朋友,一切以孩子的意见为准,这一切可能从孩子刚会说话就开始了。教育又莫名其妙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基于以上,我们试着从头理一理,父母管孩子,应该管什么?然后我们再来谈一谈,严还是松的问题。那么父母该管什么呢?
今天我们先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个层面进行梳理:
1
首先,父母应保证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按自己家庭的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宜的衣食住行条件。不管从法律还是从道德层面,这都是父母作为监护人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
成人以后,我们常常强调精神和榜样对人的作用,比如奥林匹克精神、铁人精神、女排精神等,再比如“别人家的孩子”。精神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还必须清楚,身体是人作为人出发的地方,它和人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对身体的照顾,直接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发展。衣食住行这些看似最寻常不过的事,对孩子的养育、教育的精华恰恰就蕴含在其中。我们只以婴幼儿阶段的“食”为例:不同的喂奶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什么时候喂更好,母乳吃到多大合适,加辅食后是大人喂还是让孩子自己吃等等。细数来,每一件事对孩子的精神世界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也体现出不同的家庭文化,或者叫“家规”。
2
父母要确保孩子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父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