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见得多: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语出作家罗曼·罗兰。
朋友圈用用,它当然就只是鸡汤。
浮躁,可能产生盲区。
有一档豆瓣评论人数不足的真人访谈节目,看完后,Sir敢说,所有人都会肃然起敬:
世上正有人默默捍卫我们热爱生活的权利。
《致敬中国英雄》
第三人称视角,邀请任达华、林永健、吴尊、万茜等明星名人,暂熄社会光环,担任记录者,走进各种英雄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中国英雄离我们如此亲近。
大音希声,越是撼动人心的故事,起落越是潜行无声。
今天,10期节目说三则,你会发现。
除了牺牲、勇气、奉献等惯常描述,英雄的轮廓包藏着更多令人动容的纹理。
白手套
伤疤是男子汉的勋章,初听,没毛病。
可是,有人却羞于展示“勋章”。
排爆老兵,45岁的张保国平日里总戴着一副白手套。
手套下面,永久性伤疤,像一层洗不掉的老泥附着在双手。
老张,真心不愿意被人看到。
他觉得并不太光荣,那么多年,承受更多的是愧疚:担心伤疤会刺激家人的担忧。
这份心疼让他很有压力。
这伤疤,也有历史原因。
山东省,济南市。
这里有许多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炮弹炸弹。
在网上搜索“济南工地炸弹”,显示的关联结果数十分惊人。
排爆员,便是面对这些炸弹的一线人员。
张保国,从事排爆工作已经近30年。
平日里,他会逛电子市场,采购些新产品回去研究。
总是笑容满面,如果不是那双白手套,他看起来就是隔壁憨厚的大叔,走道碰到跟你打个招呼。
作为特警支队排爆中队负责人,有突发警情,这位队长脸上的笑容立马消失了。
中队接到报警电话,某工地发现一枚疑似炸弹物体。
赶往现场的路上,记者问遇到这类情况什么感想。
平时和蔼的张队,竟然没回话。
因为正在一门心思思考怎么应对,以至于根本没听到记者的问题。
到了第一现场,他当机立断,自己穿上搜爆服上阵。
在实地考察了炸弹情况后,他把炮弹放进垫了土的纸箱内带回。
全程动作动作小心,从航拍画面看,对待炸弹的动作,就像对待一个婴儿一样轻柔。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炸弹会在何时突然爆炸。
年3月2日。
张队长在销毁一批炮弹和火炸药时,一枚发烟弹遇到空气自燃。
为了不造成大规模爆炸,他踢掉了发烟弹,自己却被大火裹住……
这次意外造成张保国双手深二度烧伤。
经过植皮,烧伤才逐渐愈合,可双手也留下了永久性伤疤。
他描述当天的经过时,语言里透着质朴,可就连旁观者都听出了痛感,他自己却风淡云轻。
可他完全不介意受伤吗?
一副白手套成为他的皮肤。
他总把伤疤遮住,他的家人也似乎习惯了收起担忧,尽量表现得坚强。
大叔也有老父亲,在录制要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时,沉默不语,偷偷抹泪。
太危险了,他学的这行
他不干别人也得干去
咱这孩子怕危险
别人的孩子干去也是一样的
孩子学的这行,他又懂这行
他又知道的多,有什么不能干呢
读高中的女儿,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老爸别穿排爆服,别剪线了。
她担忧爸爸的安全,可自己却想报考刑警。
出院后,张保国又回到了中队,那时妻子便知道,让他换工种,是不可能的了。
从此,能活着,成了家人对他的唯一期待。
电影里,面对炸弹需要剪线,黄的蓝的二选一,主角总会剪对。
现实中呢?
一旦错,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生命。
张保国已经对“怕死吗”这个问题麻木了,想的功夫又耽误多少事。
年华似水,一串数字像被打磨得发亮的鹅卵石,沉淀在岁月的河床:
从事排爆工作20年,成功处置涉爆现场多次、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线50余万米、导爆索1万余米……
这个故事在说:
伤疤就是伤疤,它的意义只是表示,发生过。
英雄是笃定的习惯,背离虚名,长期作业,节奏不乱。
我还活着
香港影帝任达华演惯了风云大哥,自带一股气场,不怒自威。
可是,当他作为记录者走进真正英雄的生活里,角色被剖离,影帝的目光有不亚于银幕的微妙、细腻。
戏剧设定的生死,遭遇无法操控的生死。
对话,交流,观者无不唏嘘、动容。
山西省,闻喜县。
此地有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多处古墓群,多年来盗墓现象频发。
其中侯氏集团,更是以盗墓、倒卖文物起家,还组织领导黑社会、开设赌场,无恶不作,行事猖獗。
当地的村长,曾被他们非法拘禁20天,用7根钢针,一根一根往受害者脚趾甲缝里扎。
受害人现在提起来,都感到后怕。
为此,闻喜县公安局成立6.03专案,被称为“山西扫黑第一案”。
而作为公安局局长的张少华,便是黑恶势力最痛恨的人。
对他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危机,比电影里演的更惊险。
正如记录者任达华说的:
我们是有剧本的警察
他是没有剧本的警察
一种“险”来自黑势力。
在一次突发事件中,前往抓捕地点的车上,两位记录人还在闲谈的功夫,张局已经默默拿出了弹夹,给手枪上子弹。
对一线民警来说,因不确定现场情况,需随身带枪。
而并不像电视上演的那么有备而来,这类突发抓捕往往不在计划内,要根据现场情况,临时调配。
如何迅速部署妥当?
张少华先是往每一个嫌犯可能逃走的方向,派了人手。
接着带民警佯装物业,敲开嫌犯家门。
进入其家中后,只简单一个动作,就能看出他抓捕经验的丰富。
第一件事,不是抓住嫌犯。
而是直奔厨房,把有可能成为武器的菜刀,藏在不明显处。
出示了警员证件后,他询问嫌犯房子的归属,以及车辆的停放处,希望其配合调查。
嫌犯直接反驳他:
“车怎么了嘛?你等一下,你查清楚。”
在侯家黑势力眼中,闻喜就是他们的地盘。
“6.03”专案的嫌犯,何以如此猖獗?
另一大“险”来自“内鬼”。
该案组织严密,涉案成员高达几百人,侯家兄弟与相关人员织就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更触目惊心的是,在这张涉案关系网上,所有红颜色的都是公安民警。
为首的“保护伞”,竟是公安局副局长景益民,与张少华作为同事每天见面,两人关系也不错。
涉案人员中有近一半的“自己人”。
《无间道》和《破冰行动》恐怕都不敢这么写。
真正的压力,不仅来自于外部黑势力,更来自内部身边人。
张少华不断收到跟踪、要挟,老家的母亲还收到罪犯寄的冥币。
也因着“保护伞”的存在,多名警局核心骨干被陷害进监狱。打黑打着打着,就把无辜民警打掉了。
专案组有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