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8日零时起,在汉人员可以通过健康绿码进出武汉市持续,在经历76天的封城之后,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就在武汉封城四天之后,一位医生同学,从武汉集体返回。支援武汉两个月,如今迎来胜利曙光。
作为普罗大众,看到全国各地这么多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很是感动;作为同学,看到自己的好同学在疫情重灾区,更多的是担心。
他本人,有担心、有害怕,似乎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学医,然而,这种后悔,在看到一个个康复的病人,更多的是开心和成就感。
他说,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发现医学很难,很是后悔。但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挺喜欢这个职业。用自己多年所学,为病人解除痛苦,才明白“白衣天使”这个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文里我们说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现在想想有点假大空,可他现在做的,正是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在我看来,他是一名英雄,至少是我身边认识的人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01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今天看考研辅导老师张雪峰的一个视频,是关于高校专业介绍的。他谈到医学的第一句话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句话。虽然张雪峰说出来,但是并不讨厌他,因为说这话的不止他一人。反而觉得,为什么大家都在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呢?
张雪峰说,他高考的时候,亲戚家人就劝他学医,他坚持不学。现在想想都后怕,幸亏没学,否则现在肯定后悔。
我当初高考的时候,也是一心学医。如果不是后来很多人极力劝阻,也许今年的疫情期间,我不会在家隔离,而是在武汉支援。
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劝阻我的原因:学医太苦,本科要5年;医生太累,医生都有神经衰弱;医生压力大,四十岁之前别想挣钱……
不过后来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选了他们推荐的专业,第二志愿仍是临床医学专业。
如今看来,他们也许是对的,也许这才是这么多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连见多识广的老师们都这么说。
但我并不这么绝对的认为,我以前帮助填报志愿的小孩(叫她小花吧),有一个女孩考的专科,我推荐她学护理,她现在工作当护士,唯一的不足是要倒夜班。可家人和她自己对工作都很满意。
比她早考一年的女孩(叫她小草吧),两个人家庭情况差不多,也是考的专业,我也推荐她学护理,她俩上的同一所卫校。
可惜的是小草自己不争气,医院找了份临时工。经常抱怨外地不好,想家;刚工作工资不到一千块钱,除了租房吃饭,还要家里补贴,上学白上了。
她家里人也觉得不值,于是毕业没多久,小草辞掉临时工回老家了。可老家是小地方,根本找不到工作。
再加上家里也没人脉,慢慢放弃了护士的工作,刚开始在药店卖药,后来自己做生意。
小花家境更差一点,她很清楚回老家没有任何依靠,于是坚持住了。刚开始是临时工,即便临时工挣钱太少,她自己咬咬牙坚持。工作一年多,刚好有个机会,签了合同工,后来成了正式工。
不过也绝非全是运气,小花非常勤快,很能吃苦。在医院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的事抢着干,所以护士长和周围的护士都喜欢她。医院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没有任何背景、人脉的孩子来说,想要有一份好工作,只能选对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靠自己的勤快、吃苦,才可能会有机会。
因为他们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但是,一旦有机会,抓住机会就能咸鱼翻身。
过来人的建议是,不要老抱怨。就好像小草,后来她看到小花做得好,自己和家人有点后悔,于是又回到卫校所在城市,希望能跟小花一样。
可那那么容易,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去了两趟之后,没下文了。
据我的了解,即便小草能留下,她也不可能像小花一样成为正式工。因为论吃苦、论勤快,俩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虽然只是护理,可也是医务人员,也是医学专业。说这么多,想告诉大家的是,医学并非如网上所说的这么可怕。
如果完全相信网上的信息,你可以搜搜,每个专业都在劝退,就没有一个好专业。
02医学的好处
学医苦,学医累。这是医学的一大特点,毕竟人命关天。学其他专业还可以做作弊,可医学谁敢作弊?
到医院上班,本来应该用降压药,结果开成了退烧药。病人和家属不把你撕碎才怪。
学医的另一特点是,就业地域性很强。一般在哪里上学毕业,就会在哪里工作。而且医院。
医院的员工,从领导到普通医生,几乎全部是从本校毕业的。所以,学医一定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地点。
学医还有一个特点,越老越吃香。我们现在都在羡慕程序员、金融高富帅,收入高,一年几十万、上百万。
可他们也有他们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是中年危机。35岁是个槛,在人生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很可能某一天突然失业了。
即便互联网行业的大哥大,阿里、腾讯、百度、华为,也不能免俗。他们的35岁员工,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
可医生不一样,35岁的医生,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好日子才刚刚开了个头。慢慢评上职称,收入也会越来越高。
尤其有了一定职位以后,社会地位、个人收入都是非常不错的。
据说,医院正在改革,医生可以医院,而是可以流动的。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不知道到底多久可以实现。
03医生的职业病
医生都有些职业病,毕竟整天跟人体打交道,还是非健康人体。医院啊?除非去体检。
很多医生都有着职业病的。
肛肠科
曾经一位肛肠科医生,经常抱怨后悔学医,即便学医也不要学肛肠科。他说每天看的都是肛肠,也就是说,每天都要带着手套查看人体固体废弃物排泄口。
即便带着手套,手上总会留下人体固体废弃物的残余味道,洗手之后还会有。每天一上班,从早到晚,不知道要看多少。中午吃饭,手上都有那种挥之不去的味道。如果不是干这行好几年,连饭都吃不下去。
讲究的患者,来之前还会洗个澡,可恨的是不讲究的病人,排泄口还沾着已经风干的固体废弃物。虽然自己已经从医好几年,可还是别扭。
所以,他看人,首先想到的不是人,而是某个部位是否健康。
烧伤科
一位烧伤科的医生,去一家烧烤店,点了很多烤肉。结果医生看到烤肉,好像是病人的身体。
他说,人体烧伤之后的状态,跟桌子上的烤肉差不多。当时说得一桌子人差点没食欲了,他自己也有点尴尬。
所以,他的很多同事从来不吃烧烤。因为太容易产生联想。
其实他们这些医生很痛苦,满眼看到的全是烧伤烧伤病人,都是痛苦。关键是这些人几乎没有痊愈的时候。
年被男友泼汽油烧伤的妙龄女孩周岩,花季一般的年纪、天使般的容颜,在那个男孩点燃打火机的一刹那,全部成为过去。
女孩被烧伤的马赛克照片发到网上,一时在网络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已经快十年了,后来也有有关周岩的报道,可惜的是,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容颜。
学医苦,学医累。但对很多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苦和累,而是要有一份能够维持家庭生活的工作。特别是人到中年,一份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医生就是一个可以给你中年以后人生,提供一份满意工作的职业。
同学已经从武汉回来很久了,希望疫情早早结束,也祝愿同学一样的医生,都不再有这样的经历。
今天把医学跟大家做了一个介绍,会陆续更新更多专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