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障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促进基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切实有效降低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安全应急预案。
(一)应急原则:
1.先救治,后处理。
2.先救人,后救物。
3.先制止,后教育。
4.先处理,后报告。
(二)应急预案:
1.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火情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
2)确定火灾的燃烧源,如易燃液体、易燃物品或自燃物品等。
3)观察火灾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
4)依据救灾的基本方法采取相应措施。火灾扑救应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具体包括
/p>
①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的常见固体物质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珍贵图书资料和纸质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
②常见易燃化学药品引起的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火灾扑灭。
③带电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如果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土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④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5)依据火灾的事故类别、危害程度,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
6)若发生火烧伤,立即在现场进行冷却处理。可用15℃左右的冷却水连续冷却,用消*液进行消*,并涂上烫伤药。发生大面积烧伤时,医院治疗。
7)工作人员应迅速报告学校保卫处,同时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报告内容为:告知火灾位置和起火部位、燃烧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所威胁的人员物资情况以及报警人姓名、单位、电话号码等。报警后立即派人到单位的门口迎接消防车的到来。
2.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能用手直接触及伤员。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①切断电源开关;②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③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进行救治。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呼叫伤员或轻拍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触电者若丧失意识,可立即就地用人工心肺复苏法正确抢救伤员,并立即送医救治,然后报告学校相关部门。
3.盗窃事故应急预案
1)发现实训场所物品失窃事故后,及时向总务处报告。
2)在保卫人员到来前,安排人员保护好案发现场。
3)向知情人了解被盗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并做好登记。
4)根据被盗物品的种类、数量和价值,经请示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5)积极协助公安人员勘察现场,为侦破案件提供条件。
4.其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若发生机械性割伤,首先要止血,除去伤口内的玻璃碎片或其他碎屑,一般可直接按压破损部位进行止血;再用消*液将伤口周围擦干净,如双氧水,再涂碘酒后包扎、或敷上创可贴。若情况严重,作上述简单处理后,立即就医治疗。
5.急救常识
密切观察生命指征进行救治:意识、脉搏、呼吸、瞳孔和血压是衡量身体机能的可靠指标。
安全急救常备物品
常备器械:剪刀、镊子、体温计、酒精棉片、纱布片、弹性绷带、安全别针、呼吸面罩、创可贴、医用胶带、冷敷带、止血带。
常备药品:碘酒、烫伤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饱和硼酸溶液、醋酸溶液、氯化铁溶液(止血剂)、甘油、消炎粉、泻药(硫酸镁等)、催吐剂、解*剂。
无论在何时何地,当发生危害安全的事故时,均应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迅速、准确地报告有关部门或报警,并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
正确有效的疏散无关人员,避免对人员造成更大伤害。
发生严重事故,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或报警。
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实施。
凡在事故救援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