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尊重用户信息权应成互联网基本原则
拒绝同意隐私*策会影响到什么?APP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户授权?注销账户的权利是否是必须的?5月1日起,推荐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生效,以上问题都有了解答。我们常用手机APP的现有隐私条款是否符合标准呢?有媒体记者对照上述规范对12款常见手机APP进行了测评分析:阿里系手机应用的隐私条款最周全,不过仍存在部分漏洞;个别隐私权利,如获取信息副本,基本被所有应用的隐私*策所遗漏或模糊化处理。
可以说,收集、开发并利用个人信息是互联网得以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个人信息的价值也在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下愈发凸显,如何尊重并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随之成为长久的议题。在《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已实施的背景下,相关分析依然显示部分常用APP在保护用户信息方面存在违规之处。这说明,尊重用户信息权不能靠推荐性标准,更不能靠企业自觉,必须依靠监管部门强有力的干预方能纠偏个人面对企业时的弱势地位,让“我的信息我做主”成为现实而不被变相剥夺。
互联网社会,个人隐私和信息就是财富的观念已成共识。作为互联网企业,掌握用户的信息越多、越全面,越能提高大数据分析的准确度,越能对用户精准“画像”、精准推销,进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正因如此,很多互联网企业会想方设法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地收集、利用用户信息。如某支付软件被曝光以默认勾选方式收集个人隐私,如“前世青年照”应用被曝涉嫌直接收集用户位置等信息,如很多网站或APP只能注册不能注销。
(作者:史奉楚原标题:尊重用户信息权应成互联网基本原则)
燕赵晚报:药品广告违法不能通报了之
5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