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17687.html 今天下午,“百年瑞金,星火传承”——杨之骏医学教育基金“灼伤整形医学教育培训基金”捐赠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医院举行。杨之骏教授的夫人、92医院心脏内科教授丁怀翌莅临现场,捐赠万元,医院青年*员代表进行了交流。
我国烧伤外科学工作奠基人之一
杨之骏教授是我国烧伤学科奠基人之一、医院终身教授,是当年成功救治炼钢工人邱财康的治疗组成员,也是一名地下*员。
灼伤*支部书记、灼伤整形科主任刘琰介绍,杨之骏教授研制生产了烧伤患者专用的热风机,开创了热风疗法在烧伤治疗中应用的先例,并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了皮肤混合移植技术的研究,提高了大面积三度烧伤治疗的水平,还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皮库,使医院能储存分类皮源,以备急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杨之骏在烧伤外科学的工作就蜚声海内外,他的学术建树和思想至今还影响着烧伤领域中的相关临床与研究。
上世纪70年代,烧伤已成为我国相对成熟的学科,年4月,4位中国烧伤专家为丹佛医生展示严重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疗技术,杨之骏正是其中之一。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得知后,立刻向中国专家约稿,年,由杨之骏主编的《treatmentofburns》(《烧伤治疗》)问世。他将唐代王勃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译成英文,写在序言前,展示了我国烧伤事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心。
灼伤整形科主任医师方培耀回忆,无论在北非利比亚援的黎波里烧伤整形中心,还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造访国际烧伤学会主席辛巴赫的办公室时,都看到了杨之骏教授的这本著作,“我感到非常自豪,瑞金烧伤学科、杨之骏教授的著作是有着广泛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的。”
一名坚定的共产*员
年,年仅16岁的杨之骏加入上海地下*组织,在*组织要求下,专攻文科的他转而走上了医学道路。年,他毕业分配至医院,仅用4年时间就和大家一起创造了世界医学史上首次抢救特重烧伤病人成功的奇迹。
灼伤整形科主任医师张勤回忆,杨之骏教授是一名有着坚定信仰的共产*员,也是一名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医生,他对患者、同事和年轻学子都倾注了全心的爱。
54岁那年,杨之骏因脑梗导致右偏瘫,但病魔并没有击倒他,他用左手写字,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历史不能修改,只能记述,此时此刻,它等待着你去记述一个勤劳、正直、顽强、善良的共产*员。”
心内*支部书记、心内科主任吴立群谈起丁怀翌教授,感叹其在工作中一丝不苟、十分严厉,“当时她每周一查房,大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准备,生怕有错漏之处。但工作之余,丁教授又对学生极尽关爱,时不时还会带来家里做好的饭菜,给我们加餐。”
怀着一颗*员初心,想要帮助更多青年医学人才更好成长,年,丁怀翌用夫妇二人的毕生积蓄设立“杨之骏医学教育基金”,此次又捐赠万元作为“灼伤整形医学教育培训基金”,专门用于青年医学人才的培养,希望能促使医学生更加心无旁骛地学习和进步,做一个好医生,传承医学理想。
学习、传承和发扬老专家的情怀
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方勇为丁怀翌教授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感谢函,医院医院向丁怀翌教授赠送了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青年学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市卫健委*组书记章雄说,“今天的捐赠仪式也是一堂生动的*课,两位老前辈都曾是地下*,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勇于创新,助力瑞金不断发展,我们要秉承他们干事创业的精神,怀着对*的无限忠诚和对医学的无限热爱继续前进。”
年成功救治邱财康是医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我们作为后来人,时时都能从其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无论何时,医生的科学精神是一致的,为患者服务的医者之爱是不变的。希望获得奖学金的医学生们记住,这是前辈的毕生积蓄,两位老专家品格高贵,一生俭朴,希望同学们不辜负这份期许。”宁光呼吁。
“医院感谢丁怀翌和杨之骏教授,感谢他们对瑞金、对烧伤学科的深厚情怀。”医院*委书记瞿介明说,“在建*百年之际,两位老*员、老前辈的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更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希望全体瑞金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为瑞金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医院继续奋斗,让瑞金的下一个百年焕发出新的荣光。”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杨子韩康妮
文字编辑:顾泳